貪吃的斑馬  

 

        有一些繪本,光是看到封面就打從心底喜歡,通常內容也絕對不會讓人失望。這一種直覺,就像年輕的時候很瘋迷六、七零年代搖滾樂時,到後來也有這種光看唱片封面就可以決定是否入手的直覺。有一回在好朋友家中看到一系列由台灣英文雜誌社印行的「台英世界親子圖畫書」,一眼看到這本《貪吃的斑馬》(Greedy Zebra)就覺得印象深刻,那時雖只是瞄個幾頁,回家卻一直念念不忘。原以為這一系列書已絕版,卻發現2012年阿爾發出版社再度獲得中文版授權,當然是開開心心地又買下一本經典好書!

 

        別說小朋友特別喜愛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大人看到這隻「目光如豆」、即使在行進中嘴巴也永遠嚼個不停的斑馬,也不禁為畫面上自然流露的幽默感給感染了。到底斑馬為什麼貪吃呢?這隻貪吃的斑馬又有什麼有趣的故事?一個引人遐想的標題,就是一個好故事的開始。

 

DSC_0172  

 

        打開繪本,明亮的非洲大地彷彿躍然出現在眼前。故事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那時全世界的動物身上都只有單調暗沉的顏色,沒有皮毛,沒有角,也沒有斑點或花紋。」傳說般的敘事語調和略帶神秘的圖畫,驅策著讀者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一起進入古老的野生世界,去一窺動物們之所以是今天這個樣子的起源究竟。

 

        在一個暴風雨的日子,非洲叢林深處出現了一個大洞,洞裡有一些閃閃發亮的東西,原來是各式各樣各樣的皮毛、尾巴、角還有針線……。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後,所有動物全都趕來看這個洞穴,只有貪吃的斑馬沒去。斑馬的嘴巴從來沒有停過,「要看地洞,時間多的是。」牠才不會為了什麼無聊的古老地洞放棄嘴邊的食物。

 

                     不久,大象在地洞口向動物們宣佈,大家也該有件外套了,地洞裡的料子任大家挑選,兔子會把針發給大家,然後動物們就排隊進入洞中尋找製作自己的衣裝了。

 

DSC_0176  

 

                  當貪吃的斑馬還沉浸地嚼著那些綠油油的草時,牠的眼前出現了一隻漂亮的羚羊,穿著光鮮的外套,頭上還戴著犄角。斑馬聽說了地洞的事,也邁開牠的四條小胖腿匆匆趕往,但是路邊多汁的青草還是讓牠不時停下來這邊吃一口、那邊吃一口。在路上,牠遇到越來越多穿著漂亮外套與裝飾的動物們。

 

DSC_0177  

 

                   離洞口不遠處,斑馬停下來吃最後一口青草,剛好看到細心的豹把牠華麗的外套縫好了,然後扭著身體把這件佈滿斑點的合身皮毛穿上。貪吃的斑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也要那種有斑點的。」於是加快腳步趕去洞穴,不過牠又被河邊長著嫩綠的青草給吸引而停下來。這時洞穴裡只剩下大象和犀牛還在裁料子,他們各自選了一塊結實的灰布,可憐的老犀牛近視太深,角插不好,針又被自己踢掉了,只好披上鬆垮垮的外套走了。

 

                貪吃的斑馬正嚼著滿口草葉,想像著自己會有豹一樣的斑點、捻角羚的扭角、獅子一樣的鬣毛、獵豹一樣的尾巴……「我會變成森林裡最好看的。」

 

DSC_0181  

 

                但是當牠充到洞裡卻呆住了!那邊什麼都沒有了。斑馬發狂地在洞裡到處翻找,只找到幾片黑色的碎布,牠好失望,只好勉強地把黑布縫成一件外套。「好像太小了。」斑馬有點擔心。確實,斑馬非常辛苦地才把牠胖胖的身軀擠進去,不過肚子附近的縫線都快迸開了。不過斑馬已經等不及走到溪邊,大口地朝灌木叢咬下去……

 

DSC_0182  

 

                就在這時候,「啪」!「啪」!「啪」!       

 

貪吃的斑馬-1  

 

 

                這就是斑馬身上斑紋的由來!(斑馬的外套撐破了。)

 

                   本書作者原名為布魯斯‧郝伯森(Bruce Hobson),生於肯亞的奈洛比。從小在叢林環抱、與野生動物為伍的生活中長大,那是孩子冒險與探索的天堂,家中的廚房與學校的教室也常常有意外的動物訪客。13歲時被送往英國念書,生活中的動物變少了,天氣也出於他想像的寒冷,爾後在倫敦大學時期,他從外國文學的課程中得到莫大的樂趣。當他回到奈洛比渡假時,他開始蒐集非洲的傳統故事,尤其是以動物為主角的傳說,他感覺到非洲的孩子越來越被外來的生活型態所吸引,心目中的動物形象也漸漸被卡通化,那些圍繞著夜晚的營火被說出來的故事慢慢地變少了,然而那些由動物們為主角粉墨登場的傳說故事往往承載著豐厚的道德寓意,並且也是偉大的藝術。

 

                  秉持著這樣的體會,布魯斯‧郝伯森向古老的傳說尋求養份,並以清新的幽默將它們羅織成精彩的新編故事,1984年,布魯斯‧郝伯森以「默威‧哈迪希」(Mwenye Hadithi,東非斯華希里土語「說故事的人」的意思)之名發表的系列第一本作品誕生,也就是《貪吃的斑馬》的故事。他非常欣賞藝術家艾德利恩‧坎納威(Adrienne Kennaway)充滿生命力與色彩濃郁的插畫作品,無論小孩或大人都深受吸引,兩人便從那時開始合作了往後的十三本非洲動物故事圖畫書,目前中譯也有另外《愛水的河馬》、《聰明的變色龍》、《懶惰的獅子》三本。

 

                     若說默威‧哈迪希是位出色的說書人,艾德利恩‧坎納威的插畫則為他的故事提供了完美的舞台。艾德利恩‧坎納威生命中有大半時間在肯亞度過,十分擅於刻畫動物,她先後在倫敦和羅馬學習過繪畫,並把她對野生動物的熱愛透過自己的畫布表現出來。她筆下的非洲大地就像默威‧哈迪希的風格一樣,既古老蒼莽,又充滿活潑的形象、繽紛的色彩。她雖然曾以另一本《聰明的變色龍》拿下了英國格林威大獎,我自己最鍾愛的還是《貪吃的斑馬》,以傳說的基調開場,背景彷彿出自原始壁畫的感覺,慢慢隨著故事的推演,俏皮活潑的動物角色一一出場,不但令人眼睛一亮,更深為畫面的流暢、構圖的飽滿與色彩豐富的配置而感到愉悅。斑馬的心路歷程在牠生動的神情變化間幾番折轉,結局幽默得令人捧腹大笑。

 

        這是一本我們全家老少都看過的書,也常常被香奈兒點名要讀。她一點也不在意斑馬因為貪吃而落得沒有衣服穿的寓意,而是享受斑馬「一直吃、一直吃」的水草之旅(大誤)。我們家這小妞也是超級貪吃鬼,美麗的衣裝對她來說意義不大也沒有吸引力,「衣服破破」是貪吃的結果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和孩子一起用他們的角度去閱讀,對世界的看法也充滿新鮮的樂趣,好的童書作品並不作強烈的批判,而是讓我們在享受故事當中,去建構屬於自己的價值!我總覺得「貪吃的斑馬」等於「快樂的斑馬」,只要牠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材(笑)。

 

DSC_0184  

 

 

 

arrow
arrow

    Anna 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