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自己並非幼教背景出身,也沒有特別鑽研過兒童發展學,在此設立繪本專欄,純粹是出於個人閱讀的熱愛,並希望閱讀作為一種祝福和禮物,留給寶貝的孩子們。在人之初甚至連視力都未明的零歲階段,所謂寶寶閱讀的養成,似乎是一條撲朔迷離的道路,這裡僅就我微薄的經驗與想法和大家分享。

 

 _DSC9254  

 

        親子共讀的親密時光,應該是許多新手爸媽從寶寶出生就開始期待的一件事。但是要寶寶對父母親為他朗讀的故事產生實際參與的行動,最快也常常要到一歲半甚至兩歲以後的事了。我女兒現在一歲四個月,因為爸媽常常人手一本書,她也樂得把她的書一本本送到我們手中,但只要我一翻頁開始朗讀,沒幾分鐘她就跑走了。這個時期的寶寶,對於外在的環境充滿好奇心,他探索新鮮的事物都來不及了,要他靜下來聽完或讀完一本書是超困難的,了不起自己快速把書翻完了,也不知道他實際上看進去什麼。但是他可能突然對你手中書上的一幅畫感到興趣,手指頭在某隻動物的眼睛上亂點,發出一些怪聲音,或乾脆把書搶走,翻三頁後丟在地板上。怎麼人家親子共讀都是一幅溫馨美好的畫面,想為自己的孩子念本書卻像在打仗一樣?(當然寶寶的年齡也還不到)其實閱讀習慣的養成並不依靠規範或強迫,也不需要過度期待孩子「一定」能夠安安靜靜地聽爸媽說故事,或是「一定」要完整地看完一本書,如何使孩子成為愛書人,父母的身教重於言教,打造一個充滿書香的環境,並在他們能夠為自己選擇書本之前,為他們選擇題材有趣、藝術風格鮮明的書,奠定他們對閱讀的興趣與品味。

 

        閱讀這件事從孩子一出世就可以開始了,事實上,生命就是一場對世界的閱讀,寶寶其實正快速地從環境中吸收、解讀各種資訊,作為自己往後與外界溝通的基礎。初生寶寶的視力只有30公分左右的距離,剛好夠他看清楚哺乳時母親的臉;家人的聲音很快就能被他記住,帶來存在與保護的安全感。滿月過後,寶寶吃完奶清醒的時間也許稍長一點,不妨準備一些圖形簡單、流暢的黑白圖卡或畫冊,鮮明的對比幫助寶寶把集中注意力,然後以不同的速度移動圖案,順便讓寶寶運動一下眼珠,甚至練習自由地轉動頭部。為寶寶朗讀的話,這時期父母親溫柔的念謠在寶寶耳裡聽起來是最舒服的了,在耳邊輕聲細語,寶寶還會回報你一朵如小花的微笑呢!

 

        四到六個月期間,寶寶對彩色的視覺會漸漸發展完成。床邊的護欄也可以裝飾一些彩色的圖樣,讓寶寶一睡醒就可以感受到這是個繽紛的世界。這時期,與其為寶寶「念一本書」,不如為他「講一個故事」。選擇構圖乾淨、色彩明亮的圖畫書,書本的內容當然不一定是寶寶能懂的,但爸媽可以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告訴他書本裡人物的關係、角色的穿著、天氣、動物的習性、或是一場帥氣的冒險。重要的是講故事的過程中,親子間互動與親密時光。也有一些圖畫書在創作時就運用了節奏與韻律,或諧擬動物與自然的聲音,這些都會增加寶寶在聽故事時的興趣與愉快的感覺。把握寶寶活動力還不強的階段,他還會乖乖地待在那兒聽你講完一個故事,至少他還沒辦法做任何事打擾或打斷你,趕快趁這時候把畢生所學的秘密都灌輸到他的耳朵裡吧(笑)!

 

 _DSC0390  

 

        六個月起,寶寶通常已經有協調的雙眼視覺,可以看清楚物體的細部,而且對距離與深度的判斷也一天比一天準確,能夠從地上揀起紅豆大小的東西。給寶寶一本質地柔軟的布書,或是周緣沒有銳角的厚紙書,讓他在手中把玩,開始熟習「翻」書本的動作,增進手眼的協調與靈活度,並在翻書的過程中發現,蘋果在這一頁跳出來,在下一頁消失,出現了一顆橘子,翻回來又看到蘋果,也是反覆建構「存在與隱藏」、「訊息與鍵連」的認知系統。這個時期是否還能夠好好為寶寶念完一本書就看造化了,我女兒六個月會爬會站,她已經急著去摸去抓所有她能碰觸到的東西,乖乖坐在懷裡聽媽媽講故事?門都沒有。選擇質感不同的書本,例如會發出沙沙聲的摺頁、壓下去會發出「噗啾」的布書、翻翻書、立體書、書裡頭有很多洞或長毛的硬頁書,這時期的寶寶很重行動力所帶來的觸覺探索,讓寶寶從遊戲中開始與書本做好朋友吧!有些人認為,孩子雖然不一定專心坐下來和父母一起讀書,但他們的耳朵還是打開的,也許當他一邊玩著玩具或大部份時候玩的都不是玩具,何妨還是為他念一首輕快優美的童詩、或說一個簡單又帶押韻的故事呢?

 

        隨著寶寶愈來愈成熟,爸媽也從一開始的摸索中愈來愈掌握到念書的感覺或說故事的技巧,注意自己的語調、速度,透過圖畫去延伸、解釋文字的內容,觀察著寶寶的反應,在寶寶比較願意安靜下來的時間去閱讀,吃飽飯、洗澡或是睡前都是不錯的時間。寶寶的手指更靈活了,對世界有更多的好奇心,讓寶寶活動的環境變成一座開放式的圖書館,把適合寶寶的書本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增加他閱讀的主動性,一些童書可能看起來很精美,但也不必過度不捨讓孩子摺出壓痕或不小心撕壞;在沒有把書本吃掉的疑慮下,如果家中有一些過期不要的期刊雜誌,也不妨讓寶寶盡情「欣賞」或「玩耍」,寶寶通常會很喜歡雜誌裡色彩鮮艷的圖片。如果有些孩子漸漸發展出自己閱讀的主導性,也就是說他喜歡自己慢慢地看書(或快快地看書),也不一定需要父母一直在他身邊念讀。

 

        閱讀是一種非常個人的趨力,一種內在的欲力,是隨著年齡成長而沉澱出來的愛好,毋需太早強求。既然如前所說,孩子要真正坐在你身邊共讀故事也許是兩三歲以後的事,那麼零歲的寶寶閱讀究竟是「讀」什麼呢?我想那是一種「觀看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專注與解讀,其他如語言的發展、表達的能力或藝術的鑑賞,都是從這個能力衍生出來的。真正的閱讀並不止於書本,而是對整個世界的「閱讀」,書本只是幫助我們更加打開觀看的角度、深度和廣度。所以對小小孩而言,先不用在意他讀到什麼或學到什麼,給他一個有趣的感官環境──書本、繪畫、音樂、城市的街道、咖啡館、公園的景色、野外自然的風光……讓他在最初的觀看或閱聽裡開始與這個世界對話。有時在塞給孩子「知識」以前,他對世界的「品味」已經在那裡了。

 

        最後,每個孩子的質性不同。閱讀是一種自由的姿態、自由的選擇。我很怕遇到那些因為讀了某篇育兒專文,卻苦惱自己無法照表操課的家長,如果一樣米真的養百樣人,那些育兒專文又怎麼能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和家長)呢?一些提倡親子共讀的機構也會提供許多方法與建議,他們都有很好的理念和初衷,但如果你就是覺得照著書為孩子朗讀很不自然,或是透過書本為孩子講故事感覺有點疏離,或是孩子始終與書本對不上頻,我覺得在不勉強孩子前,先不勉強自己。閱讀不應該是一種壓力。讓閱讀自然地發生,才是最美好的。萬一它不發生呢?管他的。孩子還是會長大,找到他最有興趣的事。

 

_DSC0723  

 

arrow
arrow

    Anna 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